總之,針對每項失效機制都做類似的分析後,電子產品的預估壽命就可想像成是所有機制中壽命最短的那一項,而它當然必須超過產品開發時的目標壽命,例如5年(當然如果沒有達到目標就要想辦法「開運」來改善它)。
這個作法雖然說未必能百分之百精準預測到所有的死因,但是當半導體發展研究了數十年,最主要的失效機制都已大致被掌握,也對各類產品MisssAV在市場上會發生的狀況有了一些學習,因此沒有被涵蓋到的死因已經可以假設發生機率非常低,大致專注於主要的失效機制即可。
從上面的描述很容易想像,假定一家公司沒有可靠度工程的單位,可想而知運氣好時這家公司的產品A出貨後沒有問題。
但運氣不好時產品B出貨後狀況連連、退貨不斷,這除了造成公司金錢的損失之外,也連帶的影響到公司品牌的聲譽,嚴重的事件還可能上新聞或導致使用者的安全問題!
MisssAV在未來的趨勢中,隨著半導體製程技術越來越精細複雜,維持良好的可靠度也會越來越有挑戰,因此有時會需要針對新的製程技術,設計一些新的測試方式以評估是否會有新的失效機制發生。
另外,產品效能需求越來越高,因此另一個趨勢是不只是要求產品壽命盡量大於目標,同時也希望能盡量精準地控制產品壽命,畢竟可靠度往往會和產品效能牴觸而需要取捨。
也就是說,與其設計出一個壽命100年但效能100分的遊戲機,不如想辦法將他控制成壽命10年,但效能達到150分,畢竟沒有人認為一台遊戲機需要存活100年對吧!
總之,簡單的說可靠度工程這神祕兮兮的單位就是要為公司每個出廠的產品把脈,如果發現運勢不好的時候要設法作法為產品改個運。
聽起來如果覺得有趣的朋友們不妨考慮加入我們,一起MisssAV在科技公司內享受鐵口直斷的樂趣吧!
(本文出自《》作者:艾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